close

又是部沈重的電影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愛爾蘭詩人兼作曲家Robert Dwyer Joyce所寫的愛國民謠

先聽歌吧
http://odeo.com/audio/4176113/view

I sat within a valley green
Sat there with my true love
And my fond heart strove to choose between
The old love and the new love
The old for her, the new that made
Me think on Ireland dearly
While soft the wind blew down the glade
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

Twas hard the mournful words to frame
To break the ties that bound us
Ah, but harder still to bear the shame
Of foreign chains around us
And so I said, “The mountain glen
I’ll seek at morning early
And join the brave united men”
While soft wind shook the barley

Twas sad I kissed away her tears
Her arms around me clinging
When to my ears that fateful shot
Come out the wildwood ringing
The bullet pierced my true love’s breast
In life’s young spring so early
And there upon my breast she died
While soft wind shook the barley

I bore her to some mountain stream
And many’s the summer blossom
I placed with branches soft and green
About her gore-stained bosom
I wept and kissed her clay-cold corpse
Then rushed o’er vale and valley
My vengeance on the foe to wreak
While soft wind shook the barley

Twas blood for blood without remorse
I took at Oulart Hollow
I placed my true love’s clay-cold corpse
Where mine full soon may follow
Around her grave I wondered drear
Noon, night and morning early
With aching heart when e’er I hear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

以下有劇情!!!!!!!!!!!


這部片描述了1920年代愛爾蘭的獨立運動,雖導演肯洛區
(Ken Loach)是英國人,卻仍誠實陳述了大英帝國的壓迫統
治與愛爾蘭被分化的悲哀,故事的主角是學成返鄉的醫生戴米
恩,看到英國人對同胞的跋扈,放棄了行醫的光明前途,追隨
哥哥泰迪與一群愛爾蘭熱血青年一同加入愛爾蘭共和軍(Iri-
sh Republican Army-IRA)的游擊隊。

影片一開始如同"英雄本色"、"決戰時刻"中,描寫了英軍
的殘暴,男主角的朋友只因堅持說蓋爾語,不肯以英語報出自
己的姓名,而被英國人無情地打死,在葬禮中老奶奶清唱著「
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顯得格外的悲悵。

兩個小時算是很長的電影,前一個半小時是在述說愛爾蘭
共和軍的戰鬥,兩兄弟是共和軍在地方上的領袖,分別承受領
袖的壓力,泰迪在被逼供時被扒了指甲....戴米恩則是在被下
令要處決告密者時,悲痛的親手槍決看著長大的同志,這一幕
雖老梗,但導演平時真誠的拍攝手法,卻也給人很大的震撼,
為了理想、為了原則,該做的事是多麼的無奈,而在被迫槍殺
同伴後,弟弟說了:「希望愛爾蘭值得。」

電影的後半段,都柏林的總部傳來停戰的消息,IRA跟
大英帝國簽訂了Anglo-Irish Treaty,協定中的愛爾蘭自由邦
仍是屬於大不列顛國協領土的高度自治區,北愛則繼續接受英
國的統治,然而使英國退兵的協定卻是真正分歧的開始,兄弟
兩和IRA的同志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一開始不想參與戰
爭的戴米恩認為不應該接受這種無法獲得真正自由的協定,希
望IRA持續戰鬥直到真正的獨立;而最活躍參與IRA的泰
德此時則是現實的認為英國已做了最大的讓步,支持自由邦的
成立,之後再漸進式的尋求獨立。兄弟因理念不同,成為了彼
此的敵人....

英國狡猾的協定,造成了 Irish Civil War,IRA仍戰
鬥著,只不過對象從異國統治者可悲的變成同胞的自由邦,而
自由邦為維護協定,也利用海峽對岸提供的大砲轟炸曾是戰友
的IRA,同胞的自相殘殺,沈痛的烙印在心中。影片尾聲戴
米恩與共和軍突擊自由邦軍營時被抓,自由邦的泰迪哀求弟弟
招供同伴和武器的藏匿處換取自由,否則將依法處決,曾經親
手槍決告密同伴的戴米恩當然是不肯....就在黎明,泰迪含著
眼淚親口下著行刑的命令....如同戴米恩之前無奈的槍決,這
兩段為了理念殺害不想殺害的人,令人看了是多麼的矛盾且無
奈,令人痛哭所謂的理想就該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究竟是為
什麼而戰?戴米恩的遺書寫到一段令人省思的話:「我們常知
道為何而反,卻不一定知道為甚麼而戰。」整部片子的前後是
這麼的諷刺,英國人走後,曾款待IRA的平民,還得面對自
由邦同樣無禮的搜索,搜索的人甚至是自己收留過的前共和軍
人;英國人走後,IRA對抗的只是換了旗子換了制服的敵人
,而這些敵人甚至還是自己的手足。被戴米恩槍決的同伴的母
親見到他告知兒子的死訊時,說了「我再也不要見到你!」,
而同樣的一句話,在片尾卻是戴米恩的女友說出,對著來交遞
遺書的泰迪,下令槍決自己弟弟的哥哥....這些的悲痛是這麼
深刻地烙印在歷史的軌跡上,肯大導演說:「一旦我們敢於說
出歷史的真相,也許我們就敢於說出現今的真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角席尼莫菲Cillian Murphy,就是個
道道地地的愛爾蘭人。 (倒數毀滅28天 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稻草人)



愛爾蘭最後在1937年通過公民公投愛爾蘭獲得了一個新的憲法,
改名為愛爾蘭共和國,在1938終於真正脫離了英聯邦;而當除沒
能加入自由邦的北愛仍然隸屬大英國協的自治地區,90年代仍為
北愛獨立戰的IRA在1997宣佈停戰,2005正式終止武
裝鬥爭,而北愛的未來是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共和國還是永遠為
英國的一部分,跟台灣的未來一樣,只有未來的歷史有解。


p.s.然而許多台灣人類對把這部片對比到台灣的獨立議題個人卻頗不能苟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peryang 的頭像
    superyang

    In my life

    super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